
各位爱听老故事、唠历史趣闻的老少爷们儿、姐妹兄弟,今儿个咱不聊家长里短,不侃明星八卦,专门扒一扒咱中国历史上最 “放飞自我” 的朝代 —— 唐朝!这朝代有多牛?不光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扎堆儿,文化繁荣得能让全世界都来学,更绝的是那会儿姑娘们的日子,过得比好些现代女性都自在。穿衣服敢露锁骨,搞对象敢提离婚,闯事业能进朝堂,出门能骑马逛街,那股子 “我想咋活就咋活” 的飒劲儿,搁现在都能让你拍着大腿喊 “佩服”!今儿个咱就用天津这接地气的唠嗑劲儿中国配资网开户,把盛唐姑娘们的日子掰开揉碎了说,让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姑娘,到底有多 “不一般”!
一、穿衣服:低胸、男装、胡服混搭,美到没边儿!
要说盛唐姑娘最让人眼馋的,头一条就得是她们的衣裳 —— 那叫一个大胆前卫,压根不把 “女子就得裹严实” 的老规矩当回事儿!搁别的朝代,姑娘们穿衣服得把脖子、胳膊捂得严严实实,漏点儿皮肤就得被说 “不守妇道”,可在唐朝,姑娘们偏要反着来,怎么美怎么穿,怎么自在怎么来。
展开剩余93%最火的就得属 “齐胸襦裙”,这衣裳现在汉服圈还特火!上面是短到腰的小襦衫,底下是长长的裙子,裙子腰头往胸口以上一系,故意把纤细的腰肢和好看的曲线露出来,走在路上一步一摇,又娇又俏。还有更敢穿的 “袒领半臂装”,短袖设计,领口开得那叫一个低,直接露着大片脖子和锁骨,有的甚至能看到一点点胸口,搁现在都得算 “性感风”,可在唐朝,不管是贵族小姐还是普通姑娘,都穿得特坦然。长安街上,你随便瞅,十有八九的姑娘都这么穿,路过的老百姓不光不指指点点,还会夸 “这姑娘穿得真俊”—— 你瞅瞅这包容度,整个封建时代都找不出第二个!
更绝的是,盛唐姑娘不光爱穿女装,还特爱 “女扮男装”!那会儿男人们流行戴幞头(就是一块布裹成的头巾)、穿圆领袍、蹬黑色皮靴,姑娘们觉得 “这打扮利索”,就照着给自己置办一套。头戴幞头,身穿窄袖袍,腰系蹀躞带(挂着小刀、算袋的腰带),脚踩皮靴,骑上一匹马,活脱脱一个俊俏的 “小郎君”。有记载说,唐中宗的时候,太平公主就经常穿着男装跟皇帝一起去打猎,大臣们见了都习以为常;长安街上,几个姑娘穿着男装骑马逛街、去酒肆喝酒,店小二都分不清男女,还热情地招呼 “几位郎君里边请”—— 这要是搁宋朝往后,姑娘们穿男装出门,早被唾沫星子淹了,可在唐朝,大家只觉得 “这姑娘真精神”!
自打丝绸之路通了,“胡服” 也成了姑娘们的新宠。波斯的锦缎、突厥的尖顶帽、西域的窄袖袍、回鹘的长靴,只要好看、好穿,姑娘们就往身上凑,混搭得特有范儿。比如有的姑娘上身穿一件西域的窄袖胡衫,绣着波斯的缠枝花纹,下身配一条中原的长裙,头上戴一顶突厥的尖顶帽,脚上蹬一双回鹘的长靴,走在街上,比现在的 “国际超模” 还时髦。还有个叫 “帷帽” 的玩意儿,特别实用 —— 帽子顶上是圆的,边上挂着一层薄纱,能挡太阳、防尘土,还能遮点儿脸,既保留了姑娘们的矜持,又不耽误看风景。夏天戴着帷帽逛街,又凉快又防晒,比现在的遮阳帽还贴心,成了姑娘们出门的 “必备单品”。
除了衣裳,盛唐姑娘的妆容也花样百出,不追求千篇一律的 “白幼美”,就想凭妆容显个性。先得涂一层厚厚的粉,把脸抹得雪白;然后用胭脂把 cheeks 涂得红扑扑的,有的姑娘还会把胭脂往太阳穴上晕开,叫 “飞霞妆”,看着特别娇俏;眉毛就更讲究了,不画现在流行的细眉,而是画成 “柳叶眉”“远山眉”“八字眉”,有的粗,有的细,有的弯,有的直,甚至还有姑娘把眉毛剃了,画成两道短短的 “蛾眉”,怎么独特怎么来。最有意思的是 “花钿”,就是在额头、脸颊上贴彩色的小装饰,有的是梅花形,有的是月牙形,有的是小蝴蝶,甚至还有用金箔做的,贴上之后,整个人立马亮眼起来。那会儿没现成的化妆品,姑娘们就用天然材料自己做:胭脂用红蓝花捣成泥,花粉用茉莉花磨成粉,口红用紫草汁调蜡,照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—— 这份对美的追求,跟现在的姑娘们没啥两样!
二、搞对象:离婚再嫁不丢人,日子自己说了算!
在盛唐,姑娘们搞对象、过日子的自由,能让别的朝代的姑娘羡慕到哭!你知道不,那会儿姑娘们不光能自己挑对象,要是过不下去了,还能主动提离婚,连法律都给撑腰!《唐律・户婚律》里写得明明白白:“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,不坐”,意思就是俩人过不到一块儿,好聚好散,谁也别怪谁,官府也不追究责任。搁封建时代,这简直是 “破天荒” 的规定!
据史料记载,盛唐时期的离婚率能到 15%,这比例放在现在都不算低,更别说一千多年前了。有个叫 “杨志坚” 的读书人,家里穷得叮当响,妻子觉得日子过不下去,就主动提了离婚,还写了封《请离书》,开头就说 “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临头各自飞”,最后还祝杨志坚 “他日富贵,莫忘糟糠”,杨志坚看了也没反对,俩人就和平离婚了。后来这事被官员知道了,不仅没批评女方 “嫌贫爱富”,还夸她 “敢作敢为”,甚至给了她一些钱,让她好好开始新生活 —— 你瞅瞅这开明程度,太少见了!
离婚后再嫁也不丢人,不管是贵族姑娘还是普通老百姓,都能大大方方再找对象。就说唐朝的公主,好些都嫁了两回、三回:太平公主先嫁薛绍,薛绍死后,又嫁武攸暨;安乐公主先嫁武崇训,武崇训被杀后,又嫁武延秀;还有高阳公主、襄阳公主,都有过再嫁的经历,朝廷上下没人说闲话,老百姓也觉得 “公主过得不开心,再嫁很正常”。要是搁宋朝,姑娘们离婚再嫁,早被骂 “不守妇道” 了,可在唐朝,大家的想法特实在:“日子是自己过的,不合适就换,总比凑活一辈子强”。
普通姑娘再嫁也很常见。有个记载说,长安城里有个叫 “阿李” 的姑娘,第一次嫁给了一个商人,商人常年在外经商,俩人聚少离多,就和平离婚了;后来阿李嫁给了一个小吏,小吏对她很好,俩人过得很幸福,邻居们还经常上门来串门,夸她 “会选对象”。还有的姑娘,丈夫去世后,不等家里人安排,自己就找好了下家,家里人也支持,觉得 “女儿过得好最重要”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盛唐社会对感情的态度也特别开放。要是丈夫在外头有了相好的,姑娘们不一定哭闹,有的还能平静接受;要是自己遇上了喜欢的人,哪怕成了亲,也敢大胆表达。当然,咱不是说这样都对,可搁一千多年前,这份 “不把感情绑死” 的心态,确实难得。就像唐诗里写的,有的姑娘丈夫出门经商,她也不天天在家守着,而是跟朋友去游山玩水、听戏赏花,还写诗说 “君去经商妾莫愁,自有闲情赏春柳”—— 这份不把自己困在 “贤妻良母” 框里的自主性,太让人佩服了!
盛唐姑娘在家里的地位也高,不光能管家里的琐事,有的还能当 “户主”,名下有田有房,法律还规定姑娘能继承家产。有个叫 “刘氏” 的姑娘,父亲去世后,弟弟才五岁,她就主动当起了户主,把家里的田产、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她还会算账、会跟佃户打交道,甚至还自己开了个小布店,生意做得比男人还好,官府知道后,还特意给她发了 “户主凭证”,认可她的地位。还有的姑娘,结婚时父母给了不少嫁妆,这些嫁妆全是她自己的私产,丈夫和婆家都不能动,要是离婚了,嫁妆还能全带走 —— 这份 “经济独立”,在封建时代太少见了!
三、闯事业:从女皇到女将军,姑娘也能当 “大拿”!
要说盛唐姑娘最牛的,还得是她们在事业上的本事 —— 不光能在家里当 “顶梁柱”,还能闯朝堂、带军队,有的甚至能当皇帝,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几个!
首当其冲的就是武则天,咱中国唯一一位正经称帝的女皇帝!她从唐太宗的才人做起,一步步往上爬,唐高宗的时候成了皇后,帮着高宗处理朝政,被人称为 “二圣”;后来高宗去世,她又废了自己的儿子,改唐为周,自己当皇帝,还造了个 “曌” 字当名字,意思是 “日月当空照”,多霸气!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,一点儿不含糊:她开创了 “殿试”,让老百姓能直接跟皇帝考试,选了不少有本事的人;她还重视农业,鼓励老百姓种地,让唐朝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;她还打击豪门贵族,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当官 —— 甭管后人怎么评价她,就冲她敢打破 “男人才能当皇帝” 的规矩,这份勇气就值得佩服!
太平公主也是政治舞台上的 “狠角色”。她是武则天的女儿,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处理朝政,比哥哥们还懂政治。唐中宗的时候,韦后想效仿武则天当皇帝,还毒死了中宗,太平公主一看 “这不行”,就联合李隆基(后来的唐玄宗)发动了 “唐隆政变”,把韦后和她的势力一锅端了,帮着哥哥李旦复位。那会儿太平公主权倾朝野,宰相们都得听她的,她想让谁当官,谁就能当官;她家里的庄园遍布关中,还特别会投资,长安的商铺、洛阳的田产,她都有份儿,堪称 “长安第一女投资人”。有回她跟皇帝商量国事,聊到半夜,皇帝都得听她的意见 —— 这份权势,没几个男人能比!
上官婉儿更是厉害,凭着智慧和文采,成了武则天的 “左膀右臂”,被人称为 “巾帼宰相”。她出身官宦世家,爷爷上官仪是宰相,后来因为反对武则天被杀,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在宫里当奴婢。可上官婉儿没放弃,偷偷读书写字,不光会写诗,还懂政治。武则天发现她有才华,就把她留在身边,让她帮着起草诏令、处理奏章。上官婉儿特别聪明,不管是复杂的朝政,还是难搞的人际关系,她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,武则天越来越信任她,甚至让她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。后来考古专家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,里面出土了 200 多件金器,还有不少精美的玉器、瓷器,这也能看出她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—— 一个姑娘家,能在男人扎堆的朝堂里站稳脚跟,还能凭本事获得尊重,太不简单了!
不光是文官,盛唐姑娘还能当将军!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,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就立下了大功。平阳公主那会儿已经嫁人了,听说父亲要起兵,她立马女扮男装,自称 “李公子”,把自己的家产全卖了,召集了一批兵士,还说服了好几支农民起义军跟她一起干。没过多久,她就组建了一支七万多人的军队,这支军队纪律严明,打仗特别厉害,被人称为 “娘子军”。平阳公主带着娘子军打下了不少城池,还驻守在一个重要的关隘,这个关隘后来被叫做 “娘子关”,直到现在还是著名的景点。你想想,一个姑娘带着几万大军打仗,还能打胜仗,这份军事才能,比好多男将军都强!
四、出门玩:逛集市、看花灯,不用困在闺房里!
盛唐姑娘可不像别的朝代那样,天天被关在深宅大院里 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”,她们能自由出门,逛街、看戏、参加聚会,日子过得比现在的姑娘还热闹!
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有东西两个大集市,西市是国际市场,卖的都是外国货,东市是国内市场,啥都有。每天早上,集市一开门,姑娘们就挎着篮子出门了:有的去绸缎铺挑布料,跟老板讨价还价;有的去首饰摊选簪子,比来比去挑最漂亮的;有的去小吃摊买胡饼、糖葫芦,边吃边逛;还有的去书店买诗集,想跟李白、杜甫学写诗。有记载说,长安城里有个叫 “崔姑娘” 的,特别喜欢逛街,每天都要去西市转一圈,不光买东西,还跟外国商人聊天,学外语,后来还能跟波斯商人简单对话 —— 这份 “社交能力”,太厉害了!
要是赶上节日,姑娘们就更忙了!上元节(就是元宵节)的时候,长安城里张灯结彩,到处都是花灯,姑娘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,出门赏花灯、猜灯谜,还能跟陌生小伙子聊天。有首唐诗写 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说的就是姑娘在上元节跟心上人约会的事儿,多浪漫!清明节的时候,姑娘们会去郊外踏青,放风筝、插柳枝;端午节的时候,她们会去河边看龙舟比赛,还会自己包粽子;中秋节的时候,她们会跟家人一起赏月、吃月饼,还会写诗赞美月亮 —— 这些节日习俗,跟现在差不多,可在一千多年前,姑娘们能这么自由地过节,太难得了!
盛唐姑娘还爱参加文化活动。她们会去听戏、看歌舞,长安城里的 “教坊司” 经常演出,姑娘们会买票去看;有的姑娘还自己写诗、弹琴,《全唐诗》里收录了 205 位女诗人的作品,不光有公主、贵族姑娘,还有歌妓、舞女,不管身份高低,只要有才华,就能被认可。
薛涛就是最有名的女诗人之一。她原本是官宦千金,父亲去世后,她被迫沦为歌妓,可她没放弃对文学的热爱,不光写诗写得好,还发明了 “薛涛笺”—— 一种染成桃红色的信纸,上面还印着花纹,特别好看。薛涛跟元稹、白居易、刘禹锡这些大诗人都是好朋友,经常一起写诗唱和,元稹还夸她 “诗才比男子还高”。后来薛涛脱离了歌妓身份,在成都盖了座小楼,自己住着写诗、弹琴,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—— 一个歌妓能跟文人雅士平起平坐,还能在文学史上留名,这在别的朝代想都不敢想!
还有些姑娘喜欢游山玩水,春天去曲江池踏青,看满池的荷花;夏天去骊山避暑,泡温泉;秋天去香山赏红叶,写诗留念;冬天去灞桥看雪,跟朋友一起煮酒论诗。有个叫 “鱼玄机” 的女诗人,还跟朋友一起去终南山隐居,住在茅屋里,每天写诗、弹琴、采药,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。她还写过一首诗: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,虽然这首诗后来被误传成李白写的,可也能看出她的才华有多高 —— 盛唐姑娘的社交生活,就是这么丰富自由!
五、搞经济:能当家、会经商,自己挣钱自己花!
盛唐姑娘不光在生活、政治上有自由,在经济上也能 “自己说了算”—— 能当家管财产,能继承家产,还能自己开店经商,活得特独立!
那会儿的法律规定,姑娘们能当 “户主”。要是家里没男人,或者男人没本事,姑娘就能站出来管家里的田产、店铺,官府还会给她发 “户主凭证”,认可她的地位。有个叫 “张氏” 的姑娘,丈夫去世后,她没再嫁,而是当起了户主。她家有十多亩田,还有一个小杂货铺,张氏把田租给佃户,自己管杂货铺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门,晚上很晚才关门,把家里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,比邻居家的男人还能干。官府知道后,还特意表扬她 “持家有方”,让别的姑娘向她学习。
姑娘们还能继承家产,不管是嫁妆还是父母的遗产,都有份儿。《唐律》规定,要是家里有儿子,姑娘能继承儿子财产的一半;要是家里没儿子,姑娘能继承全部家产。有个叫 “李氏” 的贵族姑娘,父亲是个大官,去世后留下了不少财产,包括好几座庄园和十几间商铺。李氏作为独生女,继承了所有财产,她没把财产交给别人管,而是自己打理:庄园租给农民,商铺雇人经营,还经常去查账,生怕有人偷懒。后来李氏通过出租庄园、经营商铺,成了长安有名的 “富婆”,她还特别大方,每年都捐钱修桥铺路,帮穷苦人家盖房子,老百姓都夸她 “善良又能干”。有回长安城里闹旱灾,粮食价格飞涨,李氏还开仓放粮,免费给老百姓发粮食,连官府都派人来感谢她 —— 你瞅瞅,盛唐姑娘不光能管家里的钱,还能凭本事当 “慈善家”,这份格局,太让人佩服了!
还有些姑娘特别有商业头脑,自己开店当老板,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长安的西市上,到处都是姑娘开的店铺:有卖绸缎的,老板能根据客人的身材、肤色推荐布料,还能亲自设计花纹;有卖首饰的,老板自己会打银饰、串珠子,做出来的首饰独一无二;有开茶馆的,老板会煮各种口味的茶,还会搭配小点心,吸引了好多文人雅士来喝茶聊天;还有开胡饼店的,老板做的胡饼又香又脆,里面夹着羊肉、葱花,每天都排着长队,连波斯、大食的商人都来买。
就说西市的 “王二娘胡饼店”,老板王二娘原本是农村姑娘,跟着家人来长安谋生,发现长安人爱吃胡饼,就凑钱开了家小店。她做胡饼有诀窍,面要和得软硬适中,烤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,还会在胡饼上撒上芝麻、葱花,烤出来的胡饼外酥里嫩,咬一口满是香味。王二娘不光手艺好,还特别会做生意,她知道文人雅士爱喝茶,就跟隔壁的茶馆合作,买胡饼送茶水,吸引了不少客人;她还雇了几个伙计,让伙计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胡饼,生意越做越大,后来还开了两家分店,成了长安有名的 “胡饼西施”。有人问她 “一个姑娘家做生意这么累,为啥不找个男人嫁了?” 王二娘笑着说:“我自己能挣钱,想吃啥吃啥,想穿啥穿啥,多自在!”—— 这份 “经济独立” 的底气,搁现在都让人羡慕!
还有些姑娘靠手艺挣钱,比如织锦、刺绣、做胭脂水粉,个个都是 “手艺人”。长安城里有个叫 “苏姑娘” 的,特别会织锦,她织的锦缎上面绣着花鸟、山水,颜色鲜艳,图案精美,连皇宫里的娘娘都来找她定做。苏姑娘还收了几个徒弟,教她们织锦手艺,后来形成了 “苏式织锦”,在长安特别有名。还有的姑娘会做胭脂水粉,用红蓝花、茉莉花、紫草这些天然材料做胭脂、口红、香粉,不含化学成分,用着放心,不光老百姓爱买,连外国来的使节夫人都抢着要 —— 盛唐姑娘不光能 “貌美如花”,还能靠手艺 “赚钱养家”,这份本事,太牛了!
六、话说回来:盛唐姑娘的自由,也不是没讲究!
当然了,咱唠了这么多盛唐姑娘的 “飒”,也不能光说好听的 —— 那会儿姑娘们的自由,也不是 “无拘无束”,还是有不少讲究和门槛的,咱得客观看待。
首先,不同阶层的姑娘,自由程度差得老远。贵族姑娘比如太平公主、上官婉儿,能穿漂亮衣裳、能参与朝政、能自由社交,还能继承大笔家产,可普通老百姓家的姑娘,大多还得在家干活,纺纱织布、洗衣做饭,没那么多闲钱闲时间打扮逛街。就像长安城里的贵族姑娘能去曲江池踏青、去教坊司看戏,可农村的姑娘,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,更别说去长安了;贵族姑娘能读书写字、写诗弹琴,可普通姑娘连识字的机会都少,大多是 “目不识丁”—— 这就是阶层的差距,不管在哪个时代,都很难完全消除。
其次,姑娘们的婚姻自由也不是 “绝对” 的。虽然《唐律》允许离婚再嫁,可真要操作起来,还是有不少麻烦。比如普通姑娘想离婚,得经过家族长辈同意,要是长辈觉得 “夫妻哪有不吵架的”,不同意离婚,姑娘也没辙;就算离婚了,再嫁也得看条件,有钱有势的姑娘再嫁容易,可穷苦人家的姑娘,再嫁也只能找同样穷苦的男人,日子还是不好过。还有,虽然社会对离婚再嫁比较包容,可还是有人会说闲话,比如有的姑娘再嫁后,邻居会背后议论 “这姑娘不安分”,虽然不会当面指责,可也会给姑娘带来心理压力 —— 所以说,那会儿的婚姻自由,还是有 “天花板” 的。
再者,在政治上能闯出名堂的姑娘,大多是 “有背景的少数人”。武则天能当皇帝,是因为她出身官宦世家,还嫁了唐太宗、唐高宗两位皇帝,有强大的政治资源;太平公主能参与朝政,是因为她是武则天的女儿,有皇室身份;上官婉儿能当 “巾帼宰相”,是因为她有才华,还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 —— 普通姑娘想参与政治,难如登天。那会儿的普通姑娘,连皇宫的大门都进不去,更别说跟皇帝议事了;就算有才华,也没机会施展,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—— 所以说,盛唐的女性政治力量,还是 “少数人的游戏”,没普及到普通百姓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开放的风气,也没持续太久。唐朝后期开始衰落,安史之乱后,国家经济衰退,社会动荡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没人再关注姑娘们的自由和权利了。到了宋朝,理学兴起,提出 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还强调 “三从四德”,姑娘们又被捆住了手脚:不能随便出门,不能自由离婚,不能参与政治,甚至连穿衣服都得裹严实,唐代那种 “飒爽” 的姑娘,就越来越少见了。所以说,盛唐姑娘的自由,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跟当时的国力、文化、社会风气都有关系,一旦大环境变了,自由也就没了。
七、唠到最后:盛唐姑娘的日子,给咱啥启示?
咱唠了这么多盛唐姑娘的故事,不光是听个热闹,更得琢磨琢磨里头的门道 —— 盛唐姑娘为啥能这么自由?她们的日子,能给现在的咱带来啥启示?
首先,盛唐姑娘的自由,离不开强大的国力和开放的文化。那会儿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,经济繁荣,文化发达,还跟波斯、突厥、回鹘、日本这些国家频繁交流,胡汉文化交融,社会风气宽松,不把 “女子就得守规矩” 的老观念看得那么死,才给了姑娘们更多机会。要是国家弱小、封闭保守,姑娘们别说自由了,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—— 这就说明,个人的自由和权利,跟国家的强大和开放是分不开的,国家强了,老百姓才能活得更有底气。
其次,盛唐姑娘的 “飒”,在于她们敢 “打破常规”,不被别人的眼光绑架。她们敢穿低胸装、敢穿男装,不在乎别人说 “不守规矩”;她们敢提离婚再嫁,不在乎别人说 “不安分”;她们敢闯事业、敢经商,不在乎别人说 “姑娘家就该在家带孩子”—— 这份 “我想咋活就咋活” 的勇气,特别值得现在的姑娘们学习。现在虽然社会开放了,可还是有人会对姑娘们指手画脚:“姑娘家别穿太暴露”“年纪大了就该结婚”“结婚了就该在家带孩子”,要是姑娘们能学学盛唐姑娘的勇气,不被这些闲言碎语左右,就能活得更自在、更精彩。
再者,盛唐姑娘也懂得 “自由不是想干啥就干啥”,而是在规则里找平衡。她们穿低胸装、男装,可不会在正式场合穿得太出格;她们敢提离婚再嫁,可不会随便离婚,还是会珍惜感情;她们敢闯事业、经商,可不会偷税漏税、坑蒙拐骗 —— 这种 “有秩序的自由”,才是最难得的。现在有些姑娘觉得 “自由就是随心所欲”,比如为了追求 “美” 过度整容,为了 “自由” 随便离婚,为了 “赚钱” 走歪路,这就跑偏了,盛唐姑娘的 “飒”,是有底线、有规矩的,这一点咱得学到位。
最后跟大伙儿说句实在的:盛唐姑娘的日子,虽然离咱一千多年了,可那份对美的追求、对自由的向往、对自我的坚持,到现在还没过时。不管是穿衣服、搞对象中国配资网开户,还是闯事业,姑娘们都该有 “我乐意” 的底气,不被性别标签绑架,不被别人的眼光左右,活得独立、活得精彩 —— 这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!您说,是不是这个理儿?
发布于:江西省中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